团队联系方式
团队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是世界上最大的肝脏外科中心之一,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器官移植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癌诊疗的综合实力名列世界前列。六十年来,在裘法祖院士、陈孝平院士的领导下,肝脏外科在肝癌诊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①国内最早开展肝切除治疗肝癌,发表我国第一篇肝癌肝切除论文(1958年);②国内最早开展肝移植治疗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我国该领域第一个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1980年);③世界上最早提出"辅助性活体部分肝移植"的理念;④世界上最早提出肝切除治疗大肝癌可行性理论并创建一系列新技术。目前,肝脏外科已建立了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微创与移植并举的肝癌综合治疗平台,并拥有设备精良的肝脏外科中心实验室和颇具规模的肝癌生物样本库,包含肝癌样本4000余份及血吸虫病血液样本2万余份。作为亚太地区肝脏外科和腹腔镜肝切除培训中心,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国内外一系列肝癌诊疗指南、规范和共识。肝脏外科研究人员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8人,实力雄厚、梯队合理。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卫生部行业基金2项,卫生部重大专项3项,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省级课题5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同时,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5年制、8年制)及外科学大型参考书《黄家驷外科学》。
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9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工程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纳米药物制剂、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和纳米诊断试剂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及工程化研究。工程中心拥有一支由学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药政和技术管理人员、硕博士研究生等组成的研究开发团队,其中教授、副教授30余人,药物开发与工程技术人员2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现有研发场地4,000多平米,中试产业化场地2000多平米;各类研发、中试设备总价值约5,000万元人民币。工程中心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肝癌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工程中心成员承担"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100余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出版纳米药物相关专著3部;获得国际国内授权专利5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得新药证书3件、临床批件5件、生产批件10余件。
肝脏外科和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优势的充分整合,已在纳米技术应用于临床肝癌诊疗中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在陈孝平院士、杨祥良教授、张必翔教授和甘璐教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纳米技术与肝癌早期诊断;2.纳米技术与肝癌治疗;3.纳米技术与肝癌复发与器官定向转移研究;4.纳米技术与肝脏外科生物学材料开发。双方共同申报各级课题,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并为研究生培养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定期开展课题进度督查和学术交流。共同目标是交叉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及学科平台建设,为申报"纳米技术与肝癌诊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肝癌诊疗的整体水平。
导师介绍

学科带头人:陈孝平 教授,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任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 主任 ; 肝脏外科中心 主任 肝胆胰外科研究所 所长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肝脏学组 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 副会长 ; 国际肝胆胰协会 常务理事 ; 亚太肝胆胰协会 前任主席 ;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 主席 ; 美国外科学会Honorary Fellowship ; 美国外科学院Fellowship ; 国际外科组织(ISG)成员 ;
获奖及荣誉: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2) ; 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 ;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6) ;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7) ; 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杰出成就金质奖章(2008)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 ;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2012)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 ; 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2013)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 ; 全国教学名师(2006) ; 全国卫生单位先进个人(2007) ;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8)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 ; 全国医德标兵(2013) 。 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7年制《外科学》,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1、2及第3版,五年制《外科学》第8版,以及配套教材、专著及参考书20余部。
研究方向:肝胆胰外科学。
具体介绍:http://www.hust.edu.cn/00/ef/c74a239/page.htm

项目骨干:杨祥良 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学术任职及荣誉: 华中学者(领军岗) ; 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 中国毒理学会纳米毒理学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学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由基生物学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 "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肝癌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研究方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6420.jhtml

项目骨干:张必翔,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术任职及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肝脏外科中心副主任。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亚太肝胆胰协会会员委员会委员、亚太肝脏外科发展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脾脏外科与脾功能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副主编、Liver International,current cancer drug targets等杂志特约审稿人。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行业基金、卫生部重大专项等课题多项。在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Cancer Letter、Clinical Nutrition、Oncotarget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20余篇。
研究方向:肝癌器官特异性转移及结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及靶向干预。
具体介绍:http://www.tjh.com.cn/Section/IndexDoctorIntroInfo.aspx?id=44#title

项目骨干:甘璐 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及科研成绩: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Masonic癌症中心博士后 ;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ancer Research、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Biomaterials、Nanoscale等发表论文20余篇 ; 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课题。
研究方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644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