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团队负责人王擎教授,团队成员有李景东教授、王炎教授、胡清华教授、张珞颖教授、凃欣教授、郭安源教授、宁康教授、薛宇教授、高尚邦教授、王敬教授、徐承启副教授。本团队是在整合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基础上,由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同济医院与协和医院、长期共同合作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组成,年龄结构合理。建设目标在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流的理、工、医交叉学科研究团队,为国家培养拔尖的复合型生物医学创新人才。
团队包括一名美国科学促进会Fellow, 一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3名青年千人,1名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划),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团队成员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一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在学术创新方面,2008年至今已发表研究论文超过150篇,其中影响因子>5的论文5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Cell 、Nature,Nat Genet等国际一流的生物医学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期刊,于2009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2年获滚动支持。(2)在人才培养方面,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1项,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于Nat Genet(IF: 35.532),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IF:10.93), Blood (IF:10.45), Diabetes(IF: 8.286),Stroke(IF: 7.041),PLoS Genetics (IF:7.53),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IF:6.39), BBA(IF: 5.387)等期刊,其中2人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3人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论文奖。
团队成员研究方向涉及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在长期协同攻关中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并不断融合创新,已具有优良的前期交叉学科研究基础。在前期合作创新的基础上,我们于2013年申报28365-365备用网站交叉研究团队并获批。我们团队整合了我校理科、工、医科的优势学科,进行重大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发现及其蛋白质的功能及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成员结合各学科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协同攻关,在发现和克隆重大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基因,对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阐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交叉学科研究。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重要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心律失常)流行病学与遗传学因素筛查;(2)疾病分子调控网络与有效作用靶点分析;(3)疾病早期预警与防治体系转化应用。
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与信息共享,已在重要心血管疾病致病基因与易感基因变异的识别、疾病相关蛋白结构、功能的研究、疾病分子调控网络与作用靶点分析、转化医学与临床应用,及探索与发展跨学科研究方法和策略、整合不同学科研究技术、培养跨学科研究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形成了理、医学科交汇融合、相辅相成,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互促进、转化,跨学科背景复合型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发现与生物学基础研究"特色。
王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首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教育部Cardio-X"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冠心病、脑卒中、心率失常、房颤、先心病、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遗传与分子机制、精准诊断与治疗等。已发现14个人类疾病基因,共发表学术论文210多篇,包括2篇Cell、3篇Nature、2篇Science和5篇Nat Genet,单篇被引用超1000次论文3篇。近5年发表论文61篇,包括Nature, Nature Genetic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PLoS Genetics, Blood, PLoS Biology,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Stroke 等高水平论文。在研项目包括2项973可以,2项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项目,和2项和国际500强制药公司合作项目。
学术兼职:国际稀有疾病研究联盟最高管理机构-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稀有疾病研究联盟主席;
研究方向:发现与鉴定人类心血管系统和脑系统重要疾病致病基因、易感基因与变异图谱,解析疾病相关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突变和变异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建立疾病相关动物模型,研究其致病分子机制,筛选并鉴定可用于预防与治疗疾病的靶标,服务于人类健康;心脏、血管发育与重构信号通路与分子机制研究;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1/6214.jhtml
李景东:协和医院教授;专业-临床医学/恶性心率失常。曾留学美国、加拿大。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基础研究,承担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及加拿大心脏猝死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对脂质异常血症与其他内科疾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有较深的认识,对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
具体介绍:http://www.whuh.com/doctor/view/560.html
王炎:同济医院教授;专业-临床医学/冠心病。2000-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内科硕博连读,2003年选派至香港大学学习,2004年博士论文在美国心脏病年会作特邀报告; 2008年为中国卫生部西门子奖学金心脏介入方向4名获得者之一,2009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心律失常研究所学习。多次在大型国际博览会和特殊任务中担任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工作。
研究方向:擅长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房速/室上速/室速/房颤、冠心病的治疗。
具体介绍:http://www.tjh.com.cn/Section/IndexDoctorIntroInfo.aspx?id=549#title
胡清华:基础医学院教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专业-基础医学/肺动脉高压。国家卫计委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缺氧与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和组长。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欧美同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致力于呼吸与循环系统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相关研究。
具体介绍:http://jcyxy.tjmu.edu.cn/Page/mdetail.aspx?NId=749
薛宇: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新世纪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专业-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2013年6月应邀担任国际期刊PLOS ONE的Academic Editor; 2013年11月任国际期刊BMC Genomics的Associate Editor。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和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发表SCI期刊论文40多篇,其中IF>7的论文13篇,包括Nature Protocols (IF=7.96) 1篇, 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8.278) 8篇,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IF= 7.251) 3篇和Cell Research (IF=10.526) 1篇,被他人引用~1000次,单篇最高引用>150次,H因子17;获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
研究方向:(1) 蛋白质共价修饰的计算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2) 基于修饰组大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可视化;(3) 共价修饰介导的蛋白质调控网络;(4) 基于修饰调控网络的潜在疾病、癌症的分子标记发现;(5) 修饰尤其是"新修饰"的资源整合与底物预测;(6) 共价修饰之间的相互影响 (crosstalk)。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6424.jhtml
张珞颖: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青年千人;专业-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分子机制。
研究方向:(1)研究人类突变影响睡眠或昼夜节律的机理;(2)挖掘和鉴定新的睡眠基因和生物钟基因,研究其调控睡眠或昼夜节律的机理;(3)研究睡眠和生物钟对情绪、学习记忆、新陈代谢等生命过程的影响及调节机理,从而探索睡眠和生物钟的功能。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15296.jhtml
高尚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青年千人; 专业-生物物理学/离子通道病。
研究方向:(1)运动的产生、维持及其调节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 (2)离子通道疾病分子机制及其治疗; (3)神经系统极端条件下的工作原理、分子机制与应用。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16134.jhtml
王敬: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青年千人;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方向:生物组织及其物理性质的光学成像与探测的新技术与新仪器的开发,以及在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包括 1.开发对生物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液和肿瘤组织等的力学性质的新的光学测量技术与仪器,并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 2.强散射的浑浊生物组织的深层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的基础与应用、转化研究。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16502.jhtml
凃欣: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新世纪人才; 专业-人类遗传学。学术兼职: 1、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 2、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 4、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人类心血管疾病遗传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分子遗传学,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相关基因的发现和基因功能研究。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6342.jhtml
郭安源: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新世纪人才; 专业-生物信息/疾病数据库。
研究方向:1.复杂疾病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从转录因子和miRNA共调控角度研究复杂疾病(白血病和其他癌症)的分子机理,筛选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分子靶标; 2.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包括转录组、小RNA、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3.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构建和在线分析工具设计,主要包括非编码RNA和转录因子相关数据库和工具。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6446.jhtml
宁康: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专业-生物信息/代谢组学。
研究方向:(1)创新性的微生物组学实验和数据分析,(2)微生物组学数据库系统的开发,(3)基于微生物组学大数据的群落宏基因组信息挖掘,(4)单细胞数据分析方法开发和应用,(5)蛋白组和调控网络等数据分析,(6)大数据分析算法和高性能计算等。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4/16132.jhtml
徐承启: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专业-生物统计。
研究方向: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高通量测序、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等手段,发现与识别心血管疾病致病(易感)基因,并进行相关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
具体介绍:http://life.hust.edu.cn:8181/menu020005/1613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