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联系方式
团队介绍
高分子材料在交通、机械、电子、化工、能源等国家支柱产业,以及国防、航空航天等战略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体积用量早在1990年已超过钢铁和有色金属的总和。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可赋予材料热、电、光、磁等新的性能,是推动高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高分子科学的前沿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优先发展领域。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子工程与成型加工创新团队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5年由李德群院士创立。团队整合了化学、材料等学科,结合学校"985"、"211"创新基地建设,围绕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分散、界面、有序等关键科学问题,形成了功能相分子设计、复合体系协同效应、加工过程模拟与工艺优化三个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进行创新性探索与技术攻关。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已自然形成了一支由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以及60余名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创新团队,在高性能复合材料、微电子封装、激光全息防伪、光电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3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02年和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团队于2009年和2016年两次入选湖北省创新群体,于2015年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成果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证件防伪、沥青路面材料和激光打印/数码复印用彩色墨粉的工程化,支持了湖北国创公司、鼎龙公司的上市。
近5年,团队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1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项、面上/青年项目1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参与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5项、863重点1项。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276篇(IF > 3.0的162篇),其中J Am Chem Soc 1篇、Angew Chem Int Ed 2篇、Adv Mater 3篇,SCI他引3200余次。共撰写出版3部专著、2章节,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6件、美国专利1件。
导师介绍
团队学术指导李德群,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8月生,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塑料成型的研究。担任中国塑料工程学会塑料机械及模具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撰写著作4部、合作撰写著作3部、合作译著1部、主编教材4本、参编教材8本。获2002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0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研究经历: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从事塑料注射模CAE研究。 李德群教授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从事塑料注射模CAD/CAE/CA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系统地开展了塑料注射过程计算机模拟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具体介绍:http://mat.hust.edu.cn/T/LiDequn.htm
团队负责人朱锦涛,教授,1978年5月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序结构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微加工及结构与性能调控方面的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Small, Macromolecul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担任Macromolecular Research杂志Editor, Materials Express杂志Associate Editor。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获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称号,2013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研究方向:超分子受限组装与高分子材料微结构调控,生物医用高分子聚集体的药物缓释与传输、肿瘤免疫治疗用纳米药物构建、响应性光学材料制备与应用。
具体介绍:http://chem.hust.edu.cn/Teacher/2004830.htm
团队骨干解孝林,教授,1965年9月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和材料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流变学等领域的研究。担任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防伪材料与结构实验室主任、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高分子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刊物编委。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单篇论文最高SCI引用900余次。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杨应奎获2009年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5年作为团队负责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研究方向:液晶化学与激光全息技术、 光电子材料化学与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 高分子复合技术与加工流变学
具体介绍:http://chem.hust.edu.cn/Teacher/17028217.htm
团队骨干周华民,教授,1974年7月生,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塑料成型理论、方法、工具的系统研究。2014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15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Proc. Inst. Mech. Eng. Part C,Polym. Plast. Technol. Eng.等期刊编委。近5年发表论著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塑料成形工艺、材料成形模拟、智能成形装备的研究。
具体介绍:http://mat.hust.edu.cn/T/ZhouHuamin.htm
周兴平,教授,1971年1月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博士生导师,化工系主任,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加工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SCI引用1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35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2007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201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研究方向:聚合物复合材料、高聚物工程
具体介绍:http://chem.hust.edu.cn/Teacher/16237561.htm
廖永贵,教授,1976年4月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序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多相多组分高分子体系和极端条件下高分子的复杂物理与化学行为的研究。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已发表SCI论文50篇,被SCI引用500余次。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2013年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
研究方向:有序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 多相多组分高分子体系、 强磁场下高分子的复杂物理与化学行为
具体介绍:http://chem.hust.edu.cn/Teacher/1958574.htm